肺炎支原体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包括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冷凝集试验、X线检查等,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多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可散发或呈地区性流行,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婴幼儿患病相对较少,约占肺炎住院患儿的10%~40%。秋冬季节多发,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甚至可引起小流行。那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如何诊断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症状:
多数起病不急,部分患儿有咽痛、头痛、肌肉痛、乏力等症状。
咳嗽是本病突出的症状,初期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常有黏稠痰液,可持续1~4周。
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喘息、呼吸困难。
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体温多在37.5~39℃之间,可持续2~3周。
2.体征:
肺部体征不明显,多可闻及少许湿啰音,有时可闻及哮鸣音。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可采用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等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IgM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冷凝集试验:滴度≥1:32有诊断价值,但冷凝集试验可出现假阳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鼻咽拭子、痰等标本进行培养或核酸检测,阳性率较低。
4.X线检查:
肺部X线检查多表现为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下肺野多见。
肺部病变可在数日内消散,也可进展为肺脓肿、肺不张等。
5.其他检查:
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部分患儿可出现心肌损害。
肺功能检查:部分患儿可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降低。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对于重症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儿童等高危人群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就医。此外,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具有传染性,患者应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