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的症状包括黄疸、贫血和胆红素脑病,若延误治疗可能会遗留智力低下等后遗症。治疗方法有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如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白蛋白、酶诱导剂)、换血疗法和其他治疗(如纠正酸中毒、低血糖、低血钙等)。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产后密切观察新生儿黄疸情况。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若及早诊断和处理,通常预后良好。若延误治疗,可能会出现胆红素脑病,遗留智力低下、手足徐动、抽搐、听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新生儿溶血症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症状
1.黄疸
大多数Rh溶血病和少数ABO溶血病在生后2~5天出现黄疸,Rh溶血病多在生后6~10小时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而ABO溶血病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黄疸,逐渐加重。
2.贫血
溶血病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
3.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是溶血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多于生后4~7天出现症状,表现为黄疸加重、嗜睡、尖叫、抽搐、角弓反张等。
二、治疗
1.光照疗法
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2.药物治疗
(1)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2)白蛋白:可增加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能增加肝细胞内UDPGT的活性,促进胆红素的转化及排泄,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换血疗法
(1)换血指征:①产前已明确诊断,出生时有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及心力衰竭者;②脐血血红蛋白<120g/L,伴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者;③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12μmol/L;④总胆红素已达到342μmol/L(20mg/dl)者;⑤不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低,已有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者。
(2)换血方法:Rh溶血病选用Rh血型同母亲而ABO血型同患儿的血液;ABO溶血病可用Rh血型同患儿的血液。
4.其他治疗
如纠正酸中毒、低血糖、低血钙等。
三、注意事项
1.产前检查
(1)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血型检查。
(2)如果Rh血型不合,应在孕16周时开始进行预防性治疗。
(3)如果ABO血型不合,应在孕24~28周时进行抗体效价测定,以后每2~4周复查一次。
2.产后处理
(1)新生儿出生后应密切观察黄疸情况,及时发现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
(2)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奶,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3)如果新生儿出现黄疸,应及时就医,进行蓝光治疗或其他治疗。
总之,新生儿溶血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通常预后良好。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