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是因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症状有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严重可致胆红素脑病,治疗方法有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和支持疗法等。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使胎儿在宫内或生后发生大量红血球破坏,出现一系列溶血性贫血、黄疸以及其它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以下是关于新生儿溶血症的一些信息:
1.症状:
黄疸:大多数Rh溶血病和少数ABO溶血病在生后2~3天出现黄疸,ABO溶血病常较Rh溶血病症状轻,发生胆红素脑病相对较少。
贫血:Rh溶血病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
肝脾肿大:多数Rh溶血病患儿在生后3~5天出现肝脾肿大。
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溶血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生后7~14天,早产儿尤易发生。
2.治疗:
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药物治疗:应用药物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加速胆红素的清除或抑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最迅速的方法。
支持疗法:注意保暖,纠正酸中毒,防止低血糖、低血钙及电解质紊乱。
总之,新生儿溶血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母亲血型为Rh阴性,而胎儿血型为Rh阳性,或者母亲血型为ABO血型,而胎儿血型为A或B型,需要特别注意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如果怀疑有新生儿溶血症,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