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初期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与便秘、腹部肿块、全身症状等,不典型,需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其初期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腹痛:多位于右下腹,间歇性发作,有时进餐可诱发。腹痛多为隐痛或钝痛。并发肠梗阻时,腹痛加剧,呈阵发性绞痛。
腹泻与便秘:腹泻是溃疡性肠结核的主要表现之一,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的肠蠕动增加和吸收不良所致。便秘则相对较少见。
腹部肿块:主要见于增生型肠结核,肠壁局部增厚形成肿块。肿块质地中等,常伴有轻度压痛。
全身症状:可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儿童患者多有性格改变、易怒、啼哭等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特异,也可能出现在其他肠道疾病中。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有肠外结核病史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结肠镜检查、X线钡剂造影等,以明确诊断。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开放性肺结核患者、与结核病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应更加关注肠道症状,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医生在治疗肠结核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症治疗等。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总之,肠结核初期症状不典型,需要提高警惕。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进行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