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耳朵是耵聍的一种表现,其形成与人种、耵聍腺分泌、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但不注意清洁可能引发耵聍栓塞、外耳道炎等问题,可定期清理或就医清理。
油耳朵是怎么回事?
油耳朵是一种耵聍(俗称耳屎)的表现形式,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粘稠的物质。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粘稠的油脂,俗称“油耳”。油耳朵的发生与人种、民族有关,有人统计,虾夷族占100%,白人和高加索人占90%。
油耳朵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耵聍腺分泌旺盛:有些人的耵聍腺分泌功能比较旺盛,排出的耳屎就会比较多,且比较粘稠,颜色也会比较深,呈黄色或者棕色。
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有些人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分泌过多的耳屎,这些耳屎与外耳道脱落的上皮混合在一起,就会形成油耳朵。
遗传因素:油耳朵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是油耳朵,那么子女遗传的概率就会比较高。
油耳朵本身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如果不注意清洁,可能会导致耵聍栓塞、外耳道炎等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定期清理:可以使用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但不要深入,以免损伤鼓膜。如果耵聍较多,可以到医院请医生使用专业的工具进行清理。
保持干燥:避免外耳道进水,尤其是在游泳、洗澡后,要及时擦干外耳道的水分。
避免挖耳:挖耳可能会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感染,导致耵聍栓塞。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外耳道瘙痒、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可能是外耳道炎、耵聍栓塞等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