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是一种中医病症,指肾阳亏虚,机体失却温煦,推动、蒸腾、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肾阳虚的临床表现为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畏寒肢冷、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尿少或夜尿频多、听力下降或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等。
1.附子
附子性大热,味辛、甘,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附子是治疗肾阳虚的要药,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阳痿早泄、宫冷不孕等症。附子有毒,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炮制方法,以免引起中毒。
2.肉桂
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元的功效。肉桂是治疗肾阳虚的常用药,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阳痿早泄、宫冷不孕等症。肉桂还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脘腹冷痛、虚寒吐泻等症。
3.鹿茸
鹿茸性温,味甘、咸,归肾、肝经,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效。鹿茸是补肾阳的血肉有情之品,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宫冷不孕等症。鹿茸还具有益精血、强筋骨的功效,适用于精血不足、筋骨无力所致的小儿发育不良、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症。
4.淫羊藿
淫羊藿性温,味辛、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淫羊藿是补肾阳的常用药,适用于肾阳虚所致的阳痿早泄、遗精遗尿、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等症。淫羊藿还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等症。
5.杜仲
杜仲性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杜仲是补肾阳的常用药,适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等症。杜仲还具有安胎的功效,适用于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等症。
6.续断
续断性微温,味苦、甘、辛,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的功效。续断是补肾阳的常用药,适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等症。续断还具有续折伤、止崩漏的功效,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伤、崩漏带下等症。
7.菟丝子
菟丝子性温,味甘,归肝、肾、脾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的功效。菟丝子是补肾阳的常用药,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阳痿早泄、遗精遗尿、腰膝酸软等症。菟丝子还具有养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目暗不明等症。
8.锁阳
锁阳性温,味甘,归肝、肾、大肠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锁阳是补肾阳的常用药,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阳痿早泄、遗精遗尿、腰膝酸软等症。锁阳还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等症。
9.补骨脂
补骨脂性温,味苦、辛,归肾、脾经,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的功效。补骨脂是补肾阳的常用药,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冷痛、阳痿早泄、遗精遗尿等症。补骨脂还具有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的功效,适用于肾虚不固、遗精遗尿、尿频尿急、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肾不纳气、虚寒喘咳等症。
10.益智仁
益智仁性温,味辛,归脾、肾经,具有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的功效。益智仁是补肾阳的常用药,适用于肾阳不足、遗精遗尿、尿频尿急、腰膝冷痛等症。益智仁还具有温脾开胃摄唾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口多涎唾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补肾阳的中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同时,肾阳虚患者在服用补肾阳的中药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