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是一种婴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多不典型,易被忽视,家长需要密切观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症状:
1.神经精神症状
(1)多汗:宝宝经常在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头部不断摩擦枕头,导致枕部秃发,形成枕秃。
(2)夜惊:宝宝会出现夜间突然惊醒、哭闹、烦躁不安,常伴有多汗。
(3)烦躁:宝宝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且不易安抚,尤其是在白天或人多的时候。
2.骨骼改变
(1)颅骨软化:宝宝的颅骨会变软,用手按压时会感觉像乒乓球一样有弹性。
(2)方颅:宝宝的前额会明显突出,头型会变得方方的。
(3)出牙延迟:正常情况下,宝宝在4-10个月会开始出牙,如果佝偻病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出牙延迟。
(4)肋骨串珠:宝宝的肋骨会出现类似串珠样的突起。
(5)鸡胸或漏斗胸:严重的佝偻病可能会导致胸骨向前突出,形成鸡胸;或者胸骨下部凹陷,形成漏斗胸。
(6)脊柱后凸或侧弯:如果佝偻病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脊柱畸形,出现脊柱后凸或侧弯。
3.其他症状
宝宝的肌肉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腿部肌肉无力,站立或行走时出现“O”型腿或“X”型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不是每个佝偻病患儿都会出现,而且早期症状也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家长忽视。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有以上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清25-(OH)D3、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以明确诊断。
如果宝宝确诊为佝偻病,应及时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同时要注意合理喂养,多晒太阳,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佝偻病的进一步发展,避免出现严重的骨骼畸形。
此外,孕妇在怀孕期间应注意营养均衡,多晒太阳,以预防宝宝出生后患佝偻病。宝宝出生后应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和双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家长应定期带宝宝去医院进行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