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后形成的感染性溃疡,好发于青壮年,儿童也可发生,老年人较少见。主要症状是肛门疼痛、便血和便秘。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肛管狭窄、便秘、感染、内括约肌痉挛等因素有关。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肛门镜检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调整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
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后形成的感染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儿童也可发生,老年人较少见。肛裂的主要症状是肛门疼痛、便血和便秘。
肛裂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肛管狭窄:肛管直径相对较小,若存在先天性肛管狭窄或因外伤、手术等导致肛管损伤后瘢痕挛缩,可使肛管相对狭窄,排便时粪便通过困难,导致肛管皮肤撕裂,形成肛裂。
2.便秘:便秘时患者排便用力,粪便干结,可使肛管皮肤撕裂,反复发生肛裂可导致肛裂裂口上端的肛管皮赘形成,形成肛裂“前哨痔”。
3.感染:肛窦炎、肛乳头炎等肛管感染性疾病可导致肛管皮肤损伤,形成肛裂。
4.内括约肌痉挛:肛裂患者因肛门疼痛而不敢排便,导致粪便在肛管内潴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使粪便更加干结,排便时更易损伤肛管皮肤,形成肛裂。
5.其他:肛管损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也可导致肛裂。
肛裂的主要症状如下:
1.肛门疼痛:是肛裂最主要的症状,疼痛多呈周期性,排便时疼痛加剧,便后数分钟疼痛可缓解,随后再次出现剧烈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整日。
2.便血:肛裂便血出血量较少,一般为鲜红色。
3.便秘:患者因害怕疼痛而不敢排便,导致粪便在肛管内潴留时间过长,使粪便更加干结,排便更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肛裂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肛门镜检查。肛门镜检查可见肛管裂口,有时可发现肛乳头肥大、肛瘘等并发症。
肛裂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保守治疗:适用于肛裂初期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包括调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局部坐浴等。
2.手术治疗:适用于肛裂反复发作、症状较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方法包括肛裂切除术、肛管内括约肌侧切术等。
肛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肛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肛门清洁。
2.调整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预防便秘。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避免排便时间过长。
4.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总之,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和排便习惯,保持肛门清洁,可预防肛裂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