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有疙瘩通常考虑是痔疮、直肠脱垂、直肠息肉等疾病引起的,可根据相关疾病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痔疮
痔疮是肛门周围的静脉扩张、曲张形成的,包括内痔、外痔等。当内痔脱出,或者外痔因排便后充血、水肿,可在肛门口摸到肉疙瘩。
如果是痔疮引起的,可以先用温水作用,并进行手法复位。如果引起疼痛的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痔疮膏、痔疮栓等药物治疗,具有减轻炎症、水肿的作用,有助于缓解不适。如果经上述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包括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
2、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壁黏膜层或肠壁全层向下移位的疾病,排便或腹压增加时,肛门内会有肿块脱出,从而出现上述症状。
如果直肠脱垂情况不严重,可有发生嵌顿,可以请专业医生进行手法复位,将脱垂的直肠还纳。如果脱垂情况较为严重,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包括直肠悬吊固定术、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等。
3、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如果其生长部位靠近肛门,排便时息肉会从肛门脱出。
一旦确诊为直肠息肉,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肠镜下手术、微创或传统手术等,以免息肉发生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