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通过介入治疗撑开狭窄血管,需注意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术后需长期服药并定期复查。特殊人群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手术风险。
1.手术过程
局部麻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通常会接受局部麻醉,以保持清醒但不会感到疼痛。
经皮穿刺: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导管,将其引导至心脏部位。
球囊扩张:在狭窄的冠状动脉部位插入球囊导管,然后充气扩张球囊,以撑开狭窄的血管壁。
置入支架:在扩张后的血管内放置金属支架,以保持血管的通畅。
2.手术适应症
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的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症状加重或频繁发作。
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肌梗死发生后的早期进行介入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3.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出血: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出血,但通常可以通过压迫或其他措施控制。
血管并发症:如血管夹层、血栓形成等。
心脏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其他:如造影剂过敏、感染等。
4.术后注意事项
休息和恢复:术后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药物治疗: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定期复查: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5.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年龄较大的患者手术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但在医生评估后,仍可考虑手术治疗。
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特别关注肾功能,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恢复非常重要。
心脏支架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决定手术前,患者需要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收益,并根据个人情况做出决策。同时,术后的护理和管理也非常重要,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以提高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