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期前收缩和房早的区别主要在于起源部位、心电图表现和临床意义不同。
房室期前收缩又称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是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期前收缩,激动可逆行上传至心房,也可在交界区形成隐匿性传导,下传心室的传导时间通常延长。心电图表现为:①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与正常窦性QRS波群相同;②PR间期延长,大多≥0.12秒;③QRS波群前后有时可见逆行P波;④代偿间歇多不完全。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通常无需治疗,但若症状明显或因期前收缩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需治疗。
房早是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的期前收缩,激动可前传至房室结,也可经旁路前传至心室,下传心室的传导时间与房室传导组织的不应期有关,多可完全性传导。心电图表现为:①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②PR间期≥0.12秒;③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若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形态可异常;④有不完全性或完全性代偿间歇。房早的治疗应根据病因、症状、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等因素决定。无明显症状的房早通常无需治疗,有明显症状或因房早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可考虑药物或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房早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需要积极治疗。此外,一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物等)也可能导致房早的发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总之,房室期前收缩和房早的区别需要结合心电图表现和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如有疑虑,建议及时咨询心血管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