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是一个常用的穴位,对多种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如胃肠病证、下肢痿痹、外科疾患、虚劳诸证等。操作方法包括刺法和灸法,注意事项包括避开血管和神经、孕妇慎用、注意艾火温度、适度按摩等。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以下是关于足三里穴的详细介绍:
1.穴位定位:
犊鼻:屈膝时,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解溪: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2.穴位解剖:
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3.穴位主治:
胃肠病证: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
下肢痿痹:下肢痿痹、脚气等。
外科疾患:乳痈、肠痈等。
虚劳诸证:虚劳羸瘦、气喘、心悸等。
4.操作方法:
刺法:直刺1~2寸。
灸法:艾炷灸或艾条灸5~10分钟。
5.穴位配伍:
配中脘、内关,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主治胃痛、呕吐。
配脾俞、胃俞、气海、百会,有健脾益气升阳的作用,主治久泻、脱肛。
配阳陵泉、悬钟,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6.注意事项:
针刺时,应避开血管和神经,避免损伤。
孕妇应慎用针刺。
艾灸时,注意艾火的温度,避免烫伤。
穴位按摩应适度,避免过度刺激。
足三里穴是一个常用的穴位,对多种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使用穴位治疗时,应注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应及时停止。同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