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尿激酶溶栓是目前治疗脑梗塞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适应症
1.年龄18-80岁。2.发病4.5小时以内(rt-PA)或6小时以内(尿激酶)。3.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4.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二、禁忌症
1.既往有颅内出血史,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2.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3.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4.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5.血压高于180/100mmHg。6.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7.妊娠期妇女。三、治疗过程
1.溶栓前准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神经系统评估。
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肾功能等检查。
签署知情同意书。
2.溶栓治疗尿激酶溶栓:通常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将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中,在1小时内静脉滴注完毕。
溶栓后监测:溶栓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变化,以及凝血功能等。
3.并发症处理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皮肤黏膜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可能需要输血或使用止血药物。
再灌注损伤:溶栓后可能出现再灌注损伤,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癫痫发作等。需要及时处理。
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对尿激酶过敏,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需要立即停止溶栓,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四、注意事项
1.溶栓治疗时间窗较短,需要尽快进行评估和治疗。2.溶栓治疗前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3.溶栓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4.患者需要在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5.溶栓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和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总之,尿激酶溶栓是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和家属也需要充分了解溶栓治疗的风险和收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