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包括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异常、腹水或门静脉高压、肝性脑病等。
1.血清总胆红素升高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通常超过171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17.1μmol/L,这反映了肝功能的进行性损伤和失调。
2.白蛋白降低
白蛋白是肝细胞合成的主要蛋白质之一,其明显降低(未给出具体数值范围,但通常低于正常值)表明肝功能的严重受损。
3.凝血功能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PTA)或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慢性肝衰竭中,PTA通常小于40%,或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至相应范围,这表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患者有明显的出血倾向。
4.腹水或门静脉高压
腹水的出现或门静脉高压的症状(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进一步反映了肝功能的失代偿和并发症的出现。这些症状是慢性肝衰竭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
5.肝性脑病
患者可能出现肝性脑病,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如意识障碍、行为失常等。这是慢性肝衰竭的典型表现之一,也是病情严重的标志。
此外,慢性肝衰竭的诊断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