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根据典型的前驱感染史、相应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可明确诊断。
1.病史及症状:
前驱感染史: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史,感染后1~3周出现心脏症状。
症状:可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出现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还可出现ST-T改变。
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酶升高,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或T。
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了解是否有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心室壁运动异常等。
其他检查:如有必要,可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心内膜心肌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3.诊断标准:
存在前驱感染史。
出现心脏症状。
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查异常。
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
4.特殊人群:
儿童: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乏力、苍白、多汗、气促、头晕、腹痛、恶心、呕吐等。
老年人:症状多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需提高警惕。
运动员:高强度运动后出现心悸、胸痛等症状,需警惕心肌炎的可能。
总之,心肌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症状、辅助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如果怀疑有心肌炎,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