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蛋白尿及肾功能减退程度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1、Ⅰ期
属于糖尿病初期,病理特点是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体积增大,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内压增加。此期无明显的肾脏组织学和功能学改变,临床无肾病表现。在运动、应激、血糖控制不良时,可有一过性微量蛋白尿。
2、Ⅱ期
早期肾小球病变期,疾病期间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基质轻度增宽,肾小球滤过率轻度增高。可能会间断出现蛋白尿,但临床无其他肾病表现。病理检查可发现肾小球的基底膜增厚。
3、Ⅲ期
早期糖尿病肾病期会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μg/min,肾小球滤过率仍高于正常或正常。
4、Ⅳ期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患者会办大量蛋白尿,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200μg/min,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5、Ⅴ期
尿毒症期多数肾单位闭锁,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肌酐水平升高,血压升高。肾功能持续减退直至终末期肾脏病,大多需要进行肾代替治疗。
建议存在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肾脏病变,并且在医生的帮助下及时调整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