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时小肚子疼,医学上称为痛经。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以下是关于痛经的一些信息:
1.原发性痛经
原因: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PGF2α含量升高时,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症状: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月经初潮后1~2年内发病。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2.继发性痛经
原因: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
症状:痛经逐渐加重,多呈周期性发作,或非经期下腹有隐痛,而月经期间加重。常见的病因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等。
对于痛经,以下是一些建议:
1.生活方式调整
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
饮食上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
对于疼痛不能忍受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痛、镇静药物。
口服避孕药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有效率达90%以上。
3.其他治疗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布洛芬、酮洛芬等,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子宫收缩和前列腺素释放,从而缓解痛经。
中医治疗,如针灸、中药调理等,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痛经。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痛经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潜在的疾病。此外,对于青春期少女,如果痛经影响学习和生活,也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治疗和调理,以缓解痛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