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
1.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2.症状:
急起高热,体温可达39-40°C,伴有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
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明显症状。
婴幼儿流感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
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3.并发症:
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
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感染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4.流行特点: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北方地区多在冬季流行,南方地区多在冬春季流行。
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容易发生传播。
5.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病毒核酸检测:可检测出流感病毒的核酸。
血清学检查:可检测出血清中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6.诊断: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7.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易消化。
抗病毒治疗: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咳嗽者可给予止咳祛痰药。
8.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