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得败血症的人群包括患有基础疾病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存在感染风险者、老年人和儿童等。
1.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人群
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下降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容易导致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进而引发败血症。
2.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
如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或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增加了感染败血症的风险。
3.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破坏体内正常菌群,导致耐药菌的滋生和感染,容易引发败血症。
4.存在感染风险的人群
如患有严重创伤、烧伤、手术、导管留置等情况的人群,皮肤和黏膜受损,容易感染病原体,进而引发败血症。
5.老年人和儿童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病原体;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也容易感染病原体并引发败血症。
6.其他人群
如长期吸烟、酗酒、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人群,身体抵抗力下降,也容易感染病原体并引发败血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人群只是容易得败血症的一部分,任何人在生活中都可能因各种原因感染病原体,进而引发败血症。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治疗感染等措施对于预防败血症的发生非常重要。如果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应更加注意预防和监测败血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