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周围痛可能由肛裂、肛窦炎、痔疮、肛周脓肿、肛瘘、肛管直肠恶性肿瘤、肛门异物损伤、肛管直肠周围感染、血栓性外痔、外痔水肿、肛门皲裂、直肠炎、直肠溃疡、肛管直肠癌等原因引起。
1.肛裂: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儿童也可发生,老年人较少见。肛裂常发于肛门后、前正中,以肛门后部居多,两侧的较少。初起仅在肛管皮肤上有一小裂口,有时可裂到皮下组织或直至括约肌浅层,裂口呈线形或棱形,如将肛门张开,裂口的创面即成圆形或椭圆形。肛裂多由血热肠燥,大便秘结,排便过于用力,使肛门皮肤破裂,反复而发病。
2.肛窦炎:肛窦炎是指肛门齿线部的肛隐窝炎症性病变。肛窦炎常引起肛周脓肿等肛门感染性疾病。肛窦炎是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肛隐窝炎症性病变,长期存在于人体,则可能成为引发其他疾病的病灶,也易导致肛门疾病的发生。
3.痔疮: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常导致剧烈的疼痛。
4.肛周脓肿:是指肛门周围软组织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形成后,患者肛门周围有明显的肿块,伴有疼痛、发热等症状。
5.肛瘘: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中医也称之为“肛漏”。典型的肛瘘就是一根通畅的完整的管道,一头在肛窦,一头在肛缘外,或在直肠壁。非典型肛瘘一般只有内口而没有外口,或虽有内口又有外口,但中间瘘管闭塞,或只有外口,内口找不到,或干脆就无内口,只有一处硬结。
6.肛管直肠恶性肿瘤:肛管直肠恶性肿瘤溃烂感染也可引起肛门周围痛。
7.肛门异物损伤:多为外伤异物残留或饮食不当,鱼刺、骨片嵌插肛管直肠所致,故需请医生仔细检查,取出异物,疼痛即能缓解。若滞留时间过长,可引起局部感染。
8.肛管直肠周围感染:即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肛门周围痛是肛门直肠周围感染的常见症状。
9.血栓性外痔:轻者有异物感,大多伴有胀痛。由于肛周静脉血管破损,血块凝结而成血栓,在肛门外皮下出现青紫圆形硬结节,一般在截石位3点、9点处。
10.外痔水肿:以坠胀、灼痛为主,表现为肛门边缘局限性肿块,质硬、光滑、晶亮、触痛明显。多由于劳累,大便时努挣或手术刺激等造成。
11.肛门皲裂:多发生在肛门前后正中部位,是由于皮肤及血管分裂,肛管裂开所致,裂伤较浅,只裂伤肛管皮肤,故出血较少,疼痛较轻。
12.其他:如直肠炎、直肠溃疡、肛管直肠癌等,也可引起肛门疼痛。
总之,肛门周围痛的原因很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如果出现肛门周围痛,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就诊时,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疼痛的原因。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坐浴、手术治疗等。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肛门周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就诊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特殊情况,以便医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此外,预防肛门周围痛的发生也很重要。保持肛门清洁、避免长时间久坐、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有助于预防肛门周围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