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和桂枝的区别在于:黄芪有益气固表、托疮生肌等功效,适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等人群;桂枝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等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等人群。两者在使用时都有禁忌,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黄芪和桂枝都是中医常用的中药材,它们具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区别。以下是黄芪和桂枝的区别:
一、功效与作用
1.黄芪:
补气固表: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托疮生肌: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2.桂枝:
发汗解肌:桂枝能促进发汗,有解热作用;能扩张皮肤血管,增加散热,从而起到发汗解热的作用。
温通经脉:桂枝可温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止呕止痛。
助阳化气:桂枝能补助阳气,鼓舞气血生长。
二、使用禁忌
1.黄芪:
实证及阴虚阳亢者禁服。
感冒、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需谨慎服用。
2.桂枝:
桂枝性温,故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
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
三、使用方法
1.黄芪:
黄芪可煎服,用量一般为9~30克。
也可入丸、散剂,或熬膏、浸酒服用。
2.桂枝:
桂枝一般用量为3~9克,煎服。
或入丸、散剂。
四、识别技巧
1.黄芪:
外表皮黄白至棕黄色,有纵皱纹、纵沟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内皮。
质坚韧,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
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2.桂枝:
外表皮棕褐色或黑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
内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
气香特异,味甜、微辛。
五、关键信息
黄芪和桂枝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但使用时需注意禁忌和使用方法。在选择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