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铁性贫血是常见营养性疾病,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表现为皮肤苍白、易疲劳等,主要因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引起,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铁蛋白等,治疗方法是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预防可通过母乳喂养、添加辅食等。
儿童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发展等。以下是关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一些信息。
1.症状:
皮肤、黏膜苍白,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
易疲劳,活动后气促、心悸。
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喜欢吃泥土、墙皮等。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
2.原因:
铁摄入不足,这是导致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如早产、双胎、胎儿失血等导致先天储铁不足;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血制品、肉类等;长期以牛乳、米粉等喂养,而这些食物中含铁量少,吸收率低。
铁吸收障碍,如慢性腹泻、肠道疾病等影响铁的吸收。
铁丢失过多,如长期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等。
3.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体积减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减少,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血清铁蛋白检查:血清铁蛋白降低,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指标。
铁剂治疗试验:如果怀疑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后,贫血症状迅速改善,也有助于诊断。
4.治疗: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月经过多等。
补充铁剂: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选方法。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同时,可服用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血制品、肉类、蛋类、豆类、绿叶蔬菜等。
5.预防: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婴幼儿食品应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
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应及时补铁。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总之,儿童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家长应重视儿童的营养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缺铁性贫血,以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