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包括骨痛和骨骼变形、贫血和出血、肾功能损害、感染、高钙血症、神经系统症状等,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和误诊。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瘤和一株完整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或BenceJones蛋白过度增生、广泛浸润骨骼和软组织。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那么,多发性骨髓瘤有哪些症状呢?
1.骨痛和骨骼变形
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骼破坏,引起骨痛和骨骼变形,多发生在腰骶、胸骨、肋骨等部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病理性骨折。
2.贫血和出血
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髓,影响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贫血。同时,血小板生成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也可引起出血倾向。
3.肾功能损害
骨髓瘤细胞分泌的M蛋白可在肾小管中沉积,导致肾功能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4.感染
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不易控制。
5.高钙血症
骨髓瘤细胞破骨作用增强,导致血钙升高,出现恶心、呕吐、多尿、口渴等症状。
6.神经系统症状
骨髓瘤细胞浸润和M蛋白沉积可影响神经系统,出现肢体麻木、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阳性等症状。
7.其他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肝脾肿大、皮下结节、多汗、体重下降等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和误诊。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骨髓穿刺和活检、血生化、免疫固定电泳、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骨髓瘤类型和分期等因素综合考虑。
此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加强营养,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同时,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