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贫血类型,对孕妇和胎儿均有较大危害,其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因素、饮食因素、其他因素等,主要危害包括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影响孕妇抵抗力、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等。主要通过检查血常规、骨髓涂片检查等进行诊断,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其他治疗等。预防方面,孕妇应加强营养指导,合理饮食,定期产前检查。
孕妇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对孕妇和胎儿均有较大危害,需要引起重视。以下是关于孕妇缺铁性贫血的一些关键信息。
一、原因
1.生理因素
孕期血容量增加,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导致血液被稀释,出现生理性贫血。
胎儿发育需要铁,孕妇对铁的需求量增加。
2.饮食因素
摄入不足:孕妇偏食、挑食或食物过于单一,导致铁摄入不足。
吸收不良: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术后等,影响铁的吸收。
3.其他因素
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
疾病因素:如寄生虫感染、胃肠道疾病等。
二、危害
1.对孕妇的影响
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
影响孕妇的抵抗力,易感染疾病。
贫血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异常。
2.对胎儿的影响
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等。
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
三、诊断
1.检查血常规
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下降。
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
血清铁蛋白、铁饱和度等指标下降。
2.其他检查
骨髓涂片检查可明确贫血类型。
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2.药物治疗
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
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
3.其他治疗
严重贫血时,需要输血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月经过多等。
五、预防
1.加强孕期营养指导,合理饮食。
2.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等。
3.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贫血。
总之,孕妇缺铁性贫血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孕妇应加强营养,合理饮食,预防贫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