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14~30岁年轻女性,主要与月经周期、右侧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囊肿更大且破裂发生率更高有关,此外还与自动破裂、外力作用、医源性因素有关,其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的症状、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卵巢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14~30岁的年轻女性,因此有人称之为“青春杀手”。那么,卵巢黄体破裂是怎么回事呢?
卵巢黄体破裂绝大多数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20~26天,发病时可出现下腹部疼痛,轻重不一。卵巢黄体破裂绝大部分发生于右侧,这是因为右侧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囊肿比左侧大,且破裂的发生率也高。此外,黄体破裂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自动破裂:正常情况下,黄体内有少量出血,但如果出血太多,就可能增加黄体内的压力,从而发生自发性破裂。有人认为,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流入腹腔,形成盆腔积液,是黄体破裂的主要原因。
外力作用:如下腹受到撞击,以及剧烈跳跃、奔跑、用力咳嗽或解大便时,腹腔内压力突然升高,可促使成熟的黄体发生破裂。此外,性生活时女性生殖器官扩张充血,黄体内张力升高,加上男方动作粗鲁,妇女性兴奋,致使黄体破裂。
医源性因素:在进行妇科检查、刮宫、剖宫产等手术时,都可能导致黄体破裂。
卵巢黄体破裂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的症状、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如果症状较轻,破裂口较小,可采用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止血等。如果症状严重,破裂口较大,或发生了大量腹腔内出血,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腹腔镜手术或剖腹手术。
需要注意的是,卵巢黄体破裂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腹痛和出血,如果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此外,女性在月经后期应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以免导致黄体破裂。
总之,卵巢黄体破裂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妇科急症,了解其原因和症状,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同时,女性朋友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潜在的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