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累型心绞痛是由于心肌需氧量增加导致的心肌暂时缺血、缺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为胸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患者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
1.症状:
劳累型心绞痛主要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
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甚至手指。
疼痛性质可为压迫感、紧缩感、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症状。
2.病因:
劳累型心绞痛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
其他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诊断:
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进行体格检查。
常用的检查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等,以确定诊断和评估病情。
4.治疗:
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心肌缺血、预防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患者还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低盐低脂饮食等。
5.预防: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对于劳累型心绞痛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如果出现胸痛加重、发作频繁或持续时间延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此外,患者和家属也应该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