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特殊煎法主要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六种,具体方法和适用药物各有不同,服用中药需遵循医嘱,注意煎药器具的选择。
1.先煎:
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打碎先煎30分钟左右,再下其他药物,如龙骨、牡蛎、磁石、代赭石等;
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也宜先煎45-60分钟,以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如附子理中丸。
2.后下:
气味芳香的药物,借其挥发油取效,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10-15分钟即可,如薄荷、砂仁、豆蔻等;
大黄、番泻叶等泻下药,也宜后下,因为久煎则泻下力减弱。
3.包煎:
花粉类、细小种子类及细粉类药物,宜用纱布包裹入煎,如蒲黄、葶苈子、滑石粉等;
车前子、苏子、菟丝子等药物,较易粘锅,也宜包煎。
4.烊化:
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用时应烊化兑服,即将药物与水共煎,或隔水炖化后服用,如阿胶补血膏。
5.另煎:
一些贵重药物,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等,为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可另煎取汁,再兑入其他煎好的药液中服用,如独参汤。
6.冲服: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如芒硝、朱砂等,宜冲服,即先将药物研成细末,然后用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冲服,如紫雪散。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煎法和服用方法可能因药物的种类、方剂的组成、病情的轻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或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煎服。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此外,煎药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忌用铁锅、铜锅,以免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