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通常由局部刺激、牙龈炎、牙周炎等引起,可依据不同原因及症状选择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
1.局部刺激
刷牙或咬硬物时可能使牙龈受到刺激而损伤,导致少量出血并伴有疼痛。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出血一般会自行停止。
2.牙龈炎
牙菌斑长期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可出现牙龈红肿且易出血。可通过洗牙来清除牙菌斑,并定期洗牙。洗牙能有效去除牙石、菌斑等刺激物,减轻牙龈炎症,改善牙龈出血状况。洗牙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不适,但一般可以忍受。洗牙后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以维持洗牙效果。
3.牙周炎
这是一种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由牙菌斑中的细菌侵犯所致,可导致牙龈红肿、牙齿松动等症状,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在急性期如果形成了脓肿,就需要切开引流。同时还需遵医嘱口服抗生素药物,如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抗生素可以帮助杀灭细菌,控制炎症,缓解症状。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包括基础治疗、手术治疗等,以控制病情发展,防止牙齿进一步松动和脱落。
此外,牙龈出血还可能与根尖周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疾病有关。如果症状持续不能改善,必须及时就诊。
当出现牙龈出血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以预防牙龈出血等口腔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