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接受碘131治疗甲亢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放射性甲状腺炎、放射性唾液腺损伤、造血系统抑制等不良反应,但发生概率较低,且通常是暂时的。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对碘过敏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患者、未经控制的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低于3×10⁹/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⁹/L者、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等人群不适合进行碘131治疗。
根据放射碘治疗甲亢的危害,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以下影响:
1.放射性甲状腺炎:
可发生于碘治疗后7~10天,患者出现颈部疼痛、发热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
2.放射性唾液腺损伤:
可导致口干,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龋齿。
3.造血系统抑制: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4.其他: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脱发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危害的发生概率较低,且通常是暂时的。在进行碘治疗前,医生会详细评估患者的情况,包括甲状腺功能、抗体水平、颈部超声等,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同时,患者在治疗后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碘治疗甲亢是相对禁忌证。因为放射性碘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潜在风险。在这些情况下,通常会选择其他治疗方法,如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碘治疗也需要谨慎考虑。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治疗需求等因素,权衡治疗的利弊。
此外,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不适合进行碘治疗:
对碘过敏。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未经控制的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
外周血白细胞低于3×10⁹/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⁹/L。
肝、肾功能严重损害。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总之,碘治疗甲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决定是否进行碘治疗时,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治疗的利弊,并根据个人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