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包括皮肤紫癜、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肾脏症状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治疗需要根据病情个体化。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发病原因可能是病原体感染、某些药物作用、过敏等致使体内形成IgA或IgG类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真皮上层毛细血管引起血管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以下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
1.皮肤紫癜:以下肢和臀部为主,对称分布,大小不等,分批出现,可融合成片,甚至形成水疱、血疱,紫癜一般在数日内消退,但可反复发作;
2.胃肠道症状:约2/3患儿出现胃肠道症状,常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脐周或下腹阵发性绞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其中腹痛、黑便较为常见;
3.关节症状:约1/3患儿出现膝、踝、肘、腕等大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多发生在紫癜出现后1周内;
4.肾脏症状:多数患儿出现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称为紫癜性肾炎,是儿童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病情迁延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5.其他:部分患儿还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颅内出血等症状。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以下检查:
1.血常规:了解血小板是否减少;
2.尿常规:了解肾脏是否受累;
3.便常规:了解胃肠道是否受累;
4.过敏原检测:了解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
5.病理检查:对皮肤或其他器官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过敏性紫癜的症状和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和漏诊。因此,如果孩子出现类似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过敏性紫癜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