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按压,也称为心脏按压,其频率应为每分钟100-120次。
胸外按压是一项常见的急救技能。当心脏骤停时,进行胸外按压能够帮助维持血液循环,为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提供必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临床上,胸外按压的合适频率应为每分钟100-120次,在这个频率下,能够确保心脏得到足够的挤压,同时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的按压效果不佳。
过快的按压频率可能会导致心脏舒张期过短,影响心脏的充盈和排血功能。而过慢的按压频率则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循环支持,无法满足大脑和其他器官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需求。因此,保持适当的按压频率对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在进行胸外按压时,首先需要注意找准按压部位,一般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在剑突上2.5-5厘米处。这个位置是心脏所在的位置,按压时能够直接作用于心脏。按压时抢救者应将一手掌的根部紧贴在按压部位,另一个手掌放在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双臂应绷直,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时要有规律性,下压与向上放松的时间相同,不能间断或跳跃式按压。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其胸廓和心脏的大小存在差异,因此进行胸外按压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按压深度。对于成年人,按压深度通常为5-6厘米。对于儿童,按压深度应至少达到胸廓前后径的1/3。对于婴幼儿,按压深度则更浅,通常为2-3厘米。
在进行胸外按压时,还需要配合人工呼吸来进行抢救,这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呼吸不畅和体内缺氧的情况。通常的按压与吹气比例为30:2,即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普通人没有相关经验,进行胸外按压时动作、频率等不正确,很可能造成无效按压,耽误抢救时间,所以胸外按压需要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以保证能够达到有效的抢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