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有多个穴位,不同穴位主治的病症存在差异,比如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等,具体情况如下:
1、隐白穴
隐白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属于足太阴脾经的经穴,对其进行按摩、针刺等,可以治疗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等病症。
2、大都穴
大都穴位于足大趾内侧第1趾关节前下方,对其进行推拿、艾灸等具有健脾利湿、和胃宁神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腹胀、胃痛、呕吐等病症。
3、太白穴
太白穴位于第1跖趾关节后方,按摩、艾灸此穴具有健脾化湿、理气和胃的功效,可以治疗食滞不化、饥不欲食、胸胁胀痛等病症。
除上述穴位以外,足太阴脾经还包括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等。患者存在相关病症时,需要积极就医,在医生操作下刺激相应的穴位,避免自行操作,以免危害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