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急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以下是关于婴儿急性肠炎的一些重要方面:
1.病因
可能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也可能与喂养不当、食物过敏等非感染因素有关。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较为常见,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也可能导致发病。喂养不当可能包括过度喂养、突然更换奶粉等。
2.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可为水样便、脓血便等;还可能伴有呕吐、发热、腹痛、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3.诊断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大便常规及培养等检查来明确诊断。了解婴儿近期的饮食情况、接触史等对诊断有帮助。大便检查可确定有无病原体感染。
4.治疗
治疗的关键是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根据脱水程度给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病毒、抗菌治疗等。还需注意饮食调整,暂停不易消化的食物。
5.护理
注意婴儿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尿布疹的发生。密切观察婴儿的病情变化,如精神状态、体温、尿量等。
6.预防
提倡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注意饮食卫生,奶具等要及时消毒。避免带婴儿到人群密集的场所,防止感染。按时接种疫苗,也能预防部分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急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