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长了肉疙瘩并伴有瘙痒可能是痔疮、直肠脱垂或尖锐湿疣等疾病引起的,根据这些病因可给予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1、痔疮
痔疮是指肛管或直肠内外的静脉丛扩张,由于痔赘突出,可表现为肛门外肉疙瘩,还可伴有肛门肿痛、瘙痒、出血等症状。
患者需保持大便通畅,饮食控制避免便秘,保持肛部清洁。同时,可遵医嘱选择痔疮栓、痔疮膏、清火栀麦片、槐角丸等药物治疗,以缓解不适。必要时,可选择手术治疗,比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痔切除术等。
2、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和肌肉层从肛门脱出,可导致肛门外出现肉疙瘩,且由于直肠脱出导致黏液分泌过多,还可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
患者应改善排便习惯,增加饮水和膳食纤维摄入量,避免用力过度排便。对于轻度患者,可给予手法复位,而对于重度脱垂者,需给予手术治疗。
3、尖锐湿疣
当发生尖锐湿疣时,随着病毒在肛周黏膜大量复制,并引发炎症反应,可出现疣状赘生物,且当皮损糜烂或发生溃疡后,还可刺激肛周引起瘙痒。
患者可遵医嘱选择含有干扰素、咪喹莫特以及鬼臼毒素等成分的药物涂抹,以抑制病毒复制。必要时,可选择手术治疗,切除皮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