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咳嗽从喉咙里吐出的痰有血,通常与气候干燥、喉咙毛细血管破裂、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原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气候干燥
在干燥的环境中,呼吸道黏膜容易失去水分,变得干燥而脆弱。如果喉咙受到轻微的刺激,如说话过多、大声喊叫等,可导致黏膜表面的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引发痰中带血的现象。
建议日常适当多喝水,保证每天有1500-2000ml的饮水量。其次,可以在室内使用加湿器,以保持适宜的湿度。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干燥的环境中,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
2.喉咙毛细血管破裂
喉咙毛细血管破裂多数是由于吃尖锐食物、过度用嗓、喉咙受到外力冲击等原因造成的。当毛细血管破裂时,血液会流入喉咙,与痰液混合后形成带血的痰。
日常应调整饮食习惯,避免吃尖锐食物,如锅巴,以免损伤喉咙。其次,适度用嗓,避免过度喊叫或长时间说话。如果喉咙疼痛或出血症状明显,可以遵医嘱使用西地碘含片、咽含片、西瓜霜等药物,以消炎止痛、促进愈合。
3.鼻炎
鼻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症,一般由病毒、细菌、过敏原等引起。当鼻炎发作时,鼻腔黏膜会充血、水肿,并分泌大量黏液,这些黏液流入喉咙,与痰液混合后形成带血的痰。此外,鼻炎还容易导致鼻腔出血,血液也会流入喉咙。
对于鼻炎患者,日常应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刺激鼻腔黏膜的物质,如花粉、尘螨等。同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阿莫西林、西替利嗪等,分别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过敏等作用。另外,患者也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从而减轻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减少黏液分泌。
4.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患者会长期存在咽部不适、异物感、干燥感等症状,当咽炎发作时,咽部黏膜会充血、水肿,并分泌大量黏液,如果咽部黏膜受到损伤,则会导致痰中带血。
日常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长时间待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戒烟限酒,减少对咽部的刺激。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咽炎片、西地碘含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治疗,能够缓解咽部不适、异物感等症状,同时起到抗炎的作用。
5.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是扁桃体的炎症,由病毒、细菌等引起。当扁桃体炎发作时,扁桃体容易充血、肿大,并分泌大量黏液。如果扁桃体受到损伤或感染严重,还会引发痰中带血的现象。
日常应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和漱口。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等药物治疗,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如果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可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
由于原因比较多,所以一旦出现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方便采取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