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即低热,不同部位的体温测量值有所不同,临床上一般以口腔温度为标准,37.3~38℃即为低热。
如果患者低热在2周以内,称为急性发热,常见于流行性感冒、急性胃肠炎、急性肾盂肾炎、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热等情况。如果患者低热在2周以上,称为长期低热,常见于肺结核、慢性胆囊炎、尿路感染、盆腔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当人体出现低热时,可能伴随有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此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毛巾擦拭腋下、颈部、手心、脚心、腹股沟等部位,也可以使用降温贴贴在额头、颈部、腹股沟等部位,有助于降低体温。同时,患者也要注意多喝水,一天保证2000ml的饮水量,保持体内水分充足,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散热。
低热是身体的一种警示信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低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高热、寒战、咳嗽、呼吸困难等,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积极锻炼身体,可以进行游泳、瑜伽、体操等运动,增强自身抵抗力。同时定期去医院做全身体检也是保障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