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佝偻病是一种营养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以下是关于婴儿佝偻病的一些信息:
1.病因:
维生素D摄入不足:母乳或牛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少,若宝宝出生后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或户外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都可能导致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吸收障碍:宝宝消化系统疾病或药物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也会导致佝偻病的发生。
钙含量不足:宝宝生长发育迅速,对钙的需求量增加,如果钙摄入不足,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2.症状:
骨骼改变:这是婴儿佝偻病的主要表现,包括颅骨软化、方颅、前囟门增大且闭合延迟、出牙延迟、胸廓畸形(如鸡胸、漏斗胸)、脊柱后凸或侧弯等。
运动功能发育迟缓:宝宝会出现抬头、坐立、行走等运动功能发育迟缓的现象。
神经精神症状:重症佝偻病患儿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多汗等。
3.诊断:
临床症状:结合宝宝的症状,如骨骼畸形、运动功能发育迟缓等,医生可初步诊断为佝偻病。
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测血清25-(OH)D3、血钙、血磷等指标,可进一步明确佝偻病的诊断。
X线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宝宝的骨骼畸形,有助于佝偻病的确诊。
4.治疗:
补充维生素D:宝宝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补充钙剂: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可适当补充钙剂,以增加钙的含量。
晒太阳:适当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但要避免阳光直射宝宝的眼睛。
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宝宝的原发疾病,如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等,以改善佝偻病的症状。
5.预防:
孕妇应多晒太阳,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以满足胎儿对维生素D的需求。
宝宝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800IU,直至2岁。
宝宝应多晒太阳,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
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总之,婴儿佝偻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家长应重视宝宝的营养和健康,及时带宝宝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