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并发症可能涉及多个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具体分析:
1.甲亢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最常见,房性期前收缩最常见,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室交界性心律、室性期前收缩、心室颤动等也可发生。
心脏扩大:心动过速时,心脏扩大且心肌肥厚,久之心肌收缩力下降,出现心力衰竭。
甲亢性心脏病:少数患者可伴有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心力衰竭,称为甲亢性心脏病。
2.甲亢性周期性瘫痪
好发于20~40岁亚洲男性,常与甲亢性肌病同时伴发,可在甲亢症状出现前后发生。
病变主要累及下肢,有低钾血症。
常于夜间或清晨醒来四肢及躯干肌突发无力,甚至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
发作时血钾降低,心电图可出现U波,补钾后症状可迅速缓解。
3.甲亢性肌病
急性甲亢性肌病:可出现严重的近端肌无力、甚至呼吸肌麻痹,常伴血钾降低。
慢性甲亢性肌病:常见于Graves病,多局限于肩胛带和骨盆带肌群,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和萎缩,主要影响上肢和肩、臀部肌肉。
眼肌麻痹:多为眼外肌麻痹,可单侧或双侧,可累及提上睑肌、眼球运动肌,出现上睑退缩、复视、斜视等。
4.淡漠型甲亢
多见于老年患者,起病隐匿,高代谢症状不典型,甚至表现为神情淡漠、乏力、厌食、腹泻、体重下降,有时仅表现为原因不明的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
5.妊娠期甲亢
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等发生率增加。
母体患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充血性心力衰竭、胎盘早剥等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孕妇。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较正常孕妇增加。
6.胫前黏液性水肿
为对称性、坚实、无压痛的水肿,皮肤增厚、粗糙,橘皮样外观,好发于胫前下1/3部位,也可见于足背、踝关节、肩部、手背或手术瘢痕处。
7.浸润性眼病
浸润性眼病多见于Graves眼病,可单侧或双侧突眼,眼外肌增粗,可有复视、斜视、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需要注意的是,甲亢并发症的发生与个体差异、甲亢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如果怀疑有甲亢并发症,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甲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