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可通过饮食、运动、中药等方式调理,严重者需就医治疗。
女性气血不足可以通过饮食、运动、中药等方式来调理,严重者还可考虑就医治疗。
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表现为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血虚可见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滋生。气血不足的主要原因有:
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日久均可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足,导致气血不足。
2.失血过多:月经过多、崩漏、产后出血、外伤失血等均可导致气血不足。
3.久病不愈:大病、久病、消耗性疾病等均可导致气血亏虚。
4.劳倦过度:长期过度劳累、思虑过度等均可耗伤气血,导致气血不足。
调理气血不足的方法如下:
1.饮食调理:饮食应营养均衡,多吃一些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阿胶、黑芝麻、黑豆、黑米、乌鸡、菠菜、胡萝卜、猪肝、牛肉、羊肉等。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寒凉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气血化生。
2.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耗伤气血。
3.中药调理:气血不足可以通过中药来调理,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阿胶、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等。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药物。
4.艾灸调理:艾灸可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常用的穴位有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
5.按摩调理:按摩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疲劳,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太阳穴、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等。
需要注意的是,气血不足的调理需要长期坚持,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如果气血不足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如果出现气血不足的症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理。同时,气血不足的调理应因人而异,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等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