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好发于30-50岁女性,病因尚不明确,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治疗、甲状腺肿治疗等,患者需定期复查、避免诱因、调整饮食、保持心情愉悦。
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又称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好发于30-50岁女性,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碘摄入量等因素有关。桥本氏甲状腺炎起病隐匿,病程较长,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当出现甲状腺肿时,病程多在6个月至数年以上。
症状和体征:
甲状腺肿大:多为双侧对称性、弥漫性肿大,峡部及锥状叶常同时增大,质地坚韧,表面可有结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如畏寒、乏力、便秘、月经不调等。
其他:少数患者可伴有颈部压迫感、咽部不适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血清TSH水平升高,TT4、FT4水平降低。
甲状腺自身抗体: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明显升高。
甲状腺超声:可显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回声减低,峡部增厚明显。
甲状腺核素扫描:可见甲状腺摄取功能降低。
诊断:
临床表现:有甲状腺肿大、甲减症状,或伴有颈部压迫感、咽部不适等。
实验室检查:血清TSH水平升高,TT4、FT4水平降低,TgAb、TPOAb水平明显升高。
甲状腺超声:显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回声减低。
甲状腺核素扫描:可见甲状腺摄取功能降低。
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桥本氏甲状腺炎。
治疗: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热量,避免摄入含碘食物。
甲状腺功能减退治疗:补充甲状腺激素,如左甲状腺素钠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甲状腺肿治疗:一般不需要治疗,若肿大明显,出现压迫症状,或疑有恶变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伴有桥本脑病、桥本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等并发症时,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超声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诱因:避免感染、创伤、过度劳累、精神刺激等诱因,以免加重病情。
饮食调整:适当限制碘的摄入量,避免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妊娠管理: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在计划妊娠前,应进行甲状腺功能评估,若存在甲减,需先将甲状腺功能调整至正常范围再妊娠。孕期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甲状腺激素剂量。
治疗药物:左甲状腺素钠片应在晨起空腹服用,与其他药物同服时,应间隔4-6小时。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治疗、甲状腺肿治疗等。患者应定期复查,避免诱因,调整饮食,保持心情愉悦。对于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尤其是准备妊娠的女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