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感染后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的2-4周左右,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呼吸道症状、眼部症状等,但这些症状并非艾滋病特有,需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艾滋病筛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高危行为。
艾滋病感染后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的2-4周左右,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可伴有寒战、乏力、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咽痛等症状。
2.皮疹:可出现各种皮疹,如斑疹、丘疹、水疱、脓疱等,通常分布在面部、躯干、四肢等部位。
3.淋巴结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肿大,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最为常见。
4.消化系统症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
5.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头晕、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
6.呼吸道症状:可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7.眼部症状:可出现眼痛、眼红、畏光、流泪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是艾滋病特有的,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疾病中。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不能仅凭症状就诊断为艾滋病,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HIV抗体检测、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等,以明确诊断。
此外,对于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如性传播疾病患者、吸毒者、同性恋者、异性恋者、输血者等,应定期进行艾滋病筛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和体液。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高危行为史,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