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和梗死后心绞痛。
1.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其发作有一定规律性,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这是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导致心肌需氧量增加超过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能力时引发的。
2.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诱发发作的体力活动阈值下降,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变差,甚至可在休息时发作。它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等有关。
3.变异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多在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暂时性抬高。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可导致急性心肌缺血。
4.卧位型心绞痛
卧位型心绞痛常在夜间平卧时发作,发作时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才可缓解,主要是因为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
5.梗死后心绞痛
梗死后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个月内又出现的心绞痛。此时心肌存在损伤,容易再次发生缺血性心绞痛。
了解心绞痛的不同分型对于准确诊断、评估病情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管理,如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遵医嘱规律服药和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