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在中医中可分为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心胆气虚型等多种辨证类型,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
1.肝郁化火型
多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日久化火,扰动心神而致失眠。表现为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头目胀痛,口苦咽干等。治疗以清肝泻火、解郁安神为主,可使用龙胆泻肝丸等。
2.痰热内扰型
常由饮食不节,或嗜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痰热内生,上扰心神。可见失眠,心烦,胸闷脘痞,痰多,口苦等。治疗宜清热化痰、和中安神,礞石滚痰丸为常用中药。
3.心脾两虚型
多因劳心过度,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不能养心安神。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纳差等。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法,归脾丸可起到较好效果。
4.阴虚火旺型
多由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所致。主要有失眠心烦,心悸不安,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等。治疗重在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可使用知柏地黄丸等。
5.心胆气虚型
多由平素心虚胆怯,突受惊吓等引起。表现为失眠多梦,易惊醒,胆怯心悸等。治疗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主,柏子养心丸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