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早期的CT表现包括脑动脉高密度影、岛带征、豆状核模糊征、脑实质低密度影、局部脑组织水肿征等。
1.脑动脉高密度影
脑梗塞一般是因脑动脉自身病变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会在血管内形成质地较硬的固态血块,使局部血管流动停止,在CT影像中出现高密度的影像,最常见的是大脑中动脉的高密度影。
2.岛带征
大脑的岛叶属于大脑中动脉供应血液的节段,也是对缺血最为敏感的部位。当有缺血发生时,会出现岛叶外侧缘的灰白质消失的表现,称为岛带征。
3.豆状核模糊征
脑梗塞尤其是基底节区梗塞发生的1小时内,由于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豆纹动脉受到影响,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细胞出现毒性水肿,会在CT影像中出现豆状核模糊的表现。
4.脑实质低密度影
随着病情的发展,脑梗塞患者的脑细胞会出现缺血坏死和液化,CT影像上表现为梗死灶密度变低、变暗。
5.局部脑组织水肿征
由于脑组织缺血,使其周围出现肿胀,引起局部脑沟消失、脑室变形、基底池不对称等改变,在CT影像上出现扇形或斑片状水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