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的眼睛看不见

管理员 2025-07-01 13:33:59 1

糖尿病引起的眼睛看不见一般是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囊样黄斑水肿等原因造成的。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可能形成新生血管或出现水肿,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丧失。

2.视神经病变

高血糖引起视神经血管供血不足,导致视神经营养不良,造成视神经萎缩,最终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3.囊样黄斑水肿

糖尿病可能会引起黄斑区血管渗漏,导致黄斑水肿,进而影响中心视力,严重时导致失明。

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处理。

1.药物治疗

遵医嘱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降血糖药物或控制糖尿病,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10.0以下,以预防或减轻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2.激光治疗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并发症,如果已经到了较严重的阶段,可以采取激光治疗,凝固封闭新生血管、微血管瘤和有荧光渗漏的毛细血管,制止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水肿,改善视力。

3.手术治疗

如白内障形成且需要手术,应尽快进行白内障手术;对于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可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切除玻璃体内机化物,防止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提高视力。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眼部问题并及时治疗。

点赞
相关资源

糖尿病尿蛋白1 ,能治好吗 2025-07-01

糖尿病尿蛋白1可通过控制血糖、血压、饮食等方法治疗,虽无法治愈,但能延缓病情发展,需长期治疗并定期筛查。糖尿病尿蛋白1通常是指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有可能使尿蛋白转阴,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但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肾病是一种


老年人糖尿病最后腿疼发紫吗 2025-07-01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引发腿部血管病变,导致腿疼发紫,即糖尿病足,严重可致截肢,需及时治疗并注意足部护理。1.糖尿病患者的腿部血管问题糖尿病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液供应不足。长期高血糖还会损害神经,使感觉减退,增加受伤和感染的风险


糖尿病的尿是什么样的 2025-07-01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通常会有尿量增加、尿液泡沫增多、颜色加深、尿糖阳性等特点,但这些变化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其他健康问题也可能导致类似异常。定期检测尿液和血糖,控制饮食、运动及按时服药对控制糖尿病很重要。如有疑问,应咨询医生。1.尿量增加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


糖尿病的早期如何治疗 2025-07-01

糖尿病早期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定期复查,特殊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1.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患者应该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等的摄入。此外,患者还应该控制饮


糖尿病怀孕有什么风险 2025-07-01

糖尿病患者怀孕存在多种风险,包括自然流产、早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孕妇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控制血糖水平、密切监测和遵循医生建议是关键。1.自然流产和早产糖尿病患者怀孕时,自然流产和早产的风险较高。高血糖水平可能影响胚胎发育和着床,增加流产的可能性。


糖尿病导致的性障碍怎么调理 2025-07-01

糖尿病导致的性障碍可通过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性教育等方法进行综合调理。1.控制血糖糖尿病是导致性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血糖是治疗性障碍的关键。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药物或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水平。2.改善生活方式保


肝源性糖尿病怎么检查 2025-07-01

肝源性糖尿病的检查主要包括血糖检测、肝功能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胰岛素抵抗检查、肝脏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等,具体检查项目需根据患者情况而定。1.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2.肝功能检查:如谷丙转氨酶(ALT


如果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 2025-07-01

糖尿病需要全面检查、健康生活、合理用药、监测血糖、预防并发症、积极治疗其他疾病,并患者积极参与教育和管理。1.确诊糖尿病后,需要配合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糖尿病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健康问题。2.无论糖尿病类型如何,患者都需要采取健康的


糖尿病胃轻瘫怎么治 2025-07-01

糖尿病胃轻瘫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促胃肠动力药、消化酶制剂、改善胃肠微循环药物、控制血糖等)、中医治疗、心理治疗及其他治疗(如胃肠起搏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1.调整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或过度饥饿;选择易消化、低糖、低脂的食物,如蔬菜、水


1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区别 2025-07-01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发病年龄、起病急缓、治疗方法、并发症、遗传因素和自身抗体等方面。1.发病机制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所引起的糖尿病;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糖尿病。2.发病年龄1型糖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