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肿一般指骨髓水肿,可能与外伤、骨髓炎、骨恶性肿瘤等情况有关,治疗方法取决于原因,具体如下:
1、外伤
当人体受到间接或者直接暴力打击时,可能损伤松质骨,引起骨髓水肿。
如果受伤的程度较轻,不存在周围韧带损伤及骨折等情况,可以先进行保守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佩戴合适的支具保护患处。如果受伤的程度严重,则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患者恢复期间应该多进食高营养的清淡食物,患处逐渐稳定后可以配合医生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一般能够恢复正常功能,不会留下组织粘连、关节僵硬等后遗症。
2、骨髓炎
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骨骼破坏性炎症,可能会使局部骨髓发生水肿。
骨髓炎分为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患者需要使用阿莫西林胶囊或者头孢克肟分散片等广谱抗生素干预病情,局部形成脓肿时应该考虑进行手术引流。
针对慢性骨髓炎,患者可以选择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病情严重时考虑进行外科手术,例如死骨切除术、开放植骨术等,还可以考虑联合骨搬运技术、膜诱导技术等方法辅助治疗。
急性骨髓炎通常预后良好,患者可以较快恢复正常生活。虽然慢性骨髓炎预后相对较差,但是经过积极治疗也能够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出现病理性骨折、淀粉样变等情况的几率。
3、骨恶性肿瘤
骨恶性肿瘤的具体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基因突变、病毒感染、理化刺激等因素有关。随着恶性肿瘤的生长,局部骨组织会持续受到损伤,还容易导致骨髓水肿。
骨恶性肿瘤早期病灶体积较小,肿瘤细胞一般没有发生扩散和转移,此时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切除病灶,有助于改善预后。病情进入中晚期时,肿瘤细胞会向其他部位扩散和转移,患者应配合医生采用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等为辅的方法干预病情,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