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胁痛主要与肝气郁结、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肝阴不足等有关,其具体的辨证分型包括肝气郁结、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肝阴不足,其症状、病因各异,治疗时需综合分析并调整情志、饮食。
1.肝气郁结
多因情志不畅、抑郁恼怒等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胁肋部经脉受阻,从而出现胁痛。其症状表现为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舌苔薄白,脉弦。
2.湿热蕴结
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下注肝胆,导致湿热蕴结,胁肋部脉络受阻,从而出现胁痛。其症状表现为胁肋部胀痛不适,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瘀血阻络
多因情志内伤,或跌仆闪挫,导致瘀血内停,胁络痹阻,从而出现胁痛。其症状表现为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4.肝阴不足
多因久病体虚,或劳欲过度,导致肝阴不足,肝络失养,从而出现胁痛。其症状表现为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需要注意的是,胁痛的病因较为复杂,在辨证论治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于胁痛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调整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如果胁痛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