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处于安静环境、休息后头痛可缓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饮食、内分泌、精神等因素有关。偏头痛的发作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典型偏头痛:多为一侧眶后或眶上区,也可为额颞区,甚至整个头部的剧烈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头痛发作前常有视觉先兆,如视物模糊、亮点、暗点等。
2.普通偏头痛:疼痛程度较轻,可为一侧或双侧头部的胀痛、刺痛,也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3.特殊类型偏头痛:
偏瘫型偏头痛:多在儿童或青春期起病,常表现为一侧头部的剧烈疼痛,可伴有同侧肢体的无力或麻木。
基底型偏头痛:常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症状。
偏头痛性梗死:多在偏头痛发作后1~3天出现,可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如偏瘫、偏盲、失语等。
视网膜性偏头痛:多在偏头痛发作前或发作时出现,可表现为单眼或双眼的闪光、暗点、视物模糊等症状。
无先兆偏头痛:即普通型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约占偏头痛患者的80%。
需要注意的是,偏头痛的症状和类型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类型的偏头痛。如果出现偏头痛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偏头痛患者应注意避免诱因,如劳累、紧张、压力、睡眠不足、强光、噪音、饮食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