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佝偻病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神经精神症状:
多汗:新生儿经常在喂奶后、哭闹时、入睡后出汗,甚至大汗淋漓,湿透衣被。
夜惊:夜间常突然惊醒,啼哭不止。
烦躁:经常不明原因地烦躁,哭闹不止,不易安抚。
2.骨骼改变:
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的婴儿,颅骨薄而软,按压时有乒乓球样感觉。
方颅:前额突出,头型呈方形。
鸡胸或漏斗胸: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似鸡胸;严重时可使胸廓前后径缩小,形似漏斗。
脊柱后凸或侧弯:严重佝偻病患儿的脊柱可出现后凸或侧弯畸形。
四肢畸形:手腕、脚踝部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患儿会出现“O”形腿或“X”形腿。
3.其他症状:
出牙延迟:可延迟到1岁出牙,或出牙顺序不规律。
免疫力下降: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佝偻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如果母亲在孕期有维生素D缺乏、早产、双胎等情况,或者新生儿出生后日照不足、生长过快等,都可能增加佝偻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高危新生儿,应密切观察其症状,及时进行维生素D补充和钙剂治疗。同时,母亲在孕期和哺乳期应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多晒太阳,以预防新生儿佝偻病的发生。
如果发现新生儿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清25-(OH)D3、钙、磷等,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佝偻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包括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同时注意合理喂养、多晒太阳等。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症状,预防骨骼畸形的发生。
此外,对于高危新生儿,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生长发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同时,家长也应注意观察新生儿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