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类型,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等,部分患者可有发热。感染性胸膜炎由细菌、结核菌等引起,非感染性胸膜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有关。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胸腔穿刺抽液、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治疗等。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锻炼、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体检等。
胸膜炎是指由病毒或细菌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症,又称“肋膜炎”。胸腔内可伴液体积聚(渗出性胸膜炎)或无液体积聚(干性胸膜炎)。炎症控制后,胸膜可恢复至正常,或发生两层胸膜相互粘连。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甚则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有发热。患病后应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可并发胸腔积液、脓胸等。
胸膜炎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感染性胸膜炎:
细菌感染: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肺部感染性疾病可导致细菌感染,引起胸膜炎。
结核菌感染:结核菌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肺结核。若结核菌感染胸膜,可导致胸膜炎。
其他病原体感染: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也可引起胸膜炎。
2.非感染性胸膜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胸膜,导致胸膜炎。
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可转移至胸膜,或直接侵犯胸膜,引起胸膜炎。
药物性胸膜炎: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可引起胸膜炎。
物理因素:外伤、手术、放射性治疗等可导致胸膜炎。
其他:胰腺炎、心肌梗死等疾病也可引起胸膜炎。
胸膜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抗结核、抗肿瘤等。
2.对症治疗:缓解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3.胸腔穿刺抽液:对于胸腔积液较多的患者,可进行胸腔穿刺抽液,以减轻症状。
4.胸腔闭式引流:对于严重的胸腔积液,可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排出积液。
5.手术治疗:对于某些严重的胸膜炎,如脓胸、肿瘤侵犯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胸膜炎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呼吸道感染。
3.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石棉、放射性物质等。
4.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肺炎、肺结核等,避免疾病进展累及胸膜。
5.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温馨提示:胸膜炎可大可小,若出现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